
如果說我對於我現在所使用的K20d有什麼缺憾的話
那第一個應該就是寛容度的問題
以這張圖為例,如果是用底片拍的,色提袋在面向鏡頭的這一側
應該是可以在暗部中顯現細節的
如果是使用電影片,那細節就更多了
在很多時候,寛容度高些,在拍攝及後製上可以帶來很多畫面
電影中,有一幕是女主角在窗戶旁邊沈思
(註:Atonement)
在暗中看著窗外的事物
畫面上,一半是陰影,一半是冬天陽光柔柔順順地斜射入屋內
而女主角坐在陰影中,
電影片的高寛容度使得即便是在對比極高的陰影中
我們也能看見那暗部中,那若有所思的表情細節
如果是我手邊的這台相機的話,不知是受其感光原理還是編譯軟體的影響
基本上在同樣的場景下,如果想要拍出同樣的畫面,可能就要宣告投降了
所以在用手邊這台相機時,我都會刻意避開這種構圖方式
不是不喜歡,而是不適合
當然,現在市面上也是有較高寛容度的相機
但.......可惜啊,那可不是我荷包能夠負擔起的價格啊
PS:贖罪這部電影拍的真是美啊.....我重看了好幾次,依舊還常常陷在那很古典優雅的取鏡方式,真的很棒
スポンサーサイ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