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最早認識的一個個人貼文網站是PCHOME的個人新聞台了,其前身為明日報系統台之個人新聞台,原本好像還頗有獨領風騷開闢華文網路文學時代的姿態,但不知是不是文人的經濟能力或說經營能力不夠理想的關係,總之,這個曾讓眾人看好的明日報就在迫於現實下委身於PCHOME了。(註一)
具體的時點還要再查查,在那個時候,小子我對網路華文世界,只認得一個奇摩(KIMO)國圖和幾個遊戲網站,甚至連網路遊戲也沒玩過,書寫的當下又找不到相關資料,所騎的摩托車也不能喊一聲”伙計”便幫我找資料,雅虎和google也不是可以憑空開啟的。總之,我開始知道電子報或說個人新聞台是在那明日之後了。
偶爾,我會收到一些被人由新聞台轉載出來的文章。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MIMIKO的米果盒子>這個網站,這個個人新聞台。
網址: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mimiko/
米果的報台,所刊載出來的文章都具有一定的質量和一定的深度。也因著這報台,讓我對所謂的網路文學從痞子蔡的小說之外多了些新認識和初步看法,也多少因此影響了自己日後開了個自己報台的念頭。
因為米果寫的很好,其新聞台所沿伸出去的一些報台也很不錯,讓我有了種最起碼也要有這種程度才可以叫網路文學的念頭。
(之前每當看到媒體所引述的一些”網路文學見解”,除了吐血之外,實在不知有什麼好慶祝網路文學的新發展。)
自己筆拙,也不喜歡張揚,所以,並沒有也跟著設站的念頭,唯一會上網寫些文字的,是我大學社團在奇摩架的家族留言版。看了看別人,比了比自己那手文字,實在沒有拿出來丟人現眼的勇氣。
對我而言,書寫並不是一件純粹拿來休閑娛樂的事物,多少,是有些嚴肅的。常在看了些內容不知其所以然的站台後,不自覺的警告自己別幹一樣會讓自己嘲弄的事。
(可惜的是,我還是常寫些只能拿來嘲弄自己/娛樂自己的文字。)
當時,我是這麼想的。而在這之前和之後,我書寫的文字也只有一個DEAR毛看的到。我並不習慣,也不想讓人看自己究竟寫了些什麼。就連最親近的人也不行。
給人看了,就多少免不了解釋,就多少免不了被人誤會。這事,我一向很懶的理會,所以,一旦寫了些文字,便寄到DEAR毛那邊去。連底稿也不留。
2003年九月,不知怎麼地,竟突然的就想開個新聞台來玩玩。是的,不是最起碼有些嚴肅的書寫,而是”玩玩”。一時衝動之下,就在一個公共電腦前花了幾分鐘設了個新聞台。
(本以為開一個站很難的,但,沒想到,簡單的很。)
現在想想,這股衝動應該是源自於當時排隊在我面前的女子。
是的,對於我的網路"塗"文路程來說,那就是我的聖女貞。
一個有勇無謀十六七歲的宗教偏執狂兼農家女可以鼓舞起全法蘭西的熱血及愛國情操。那麼,一個,不,一頭雷克斯龍等級的網路美少女新聞台自然可以鼓舞某個在法律討論區匿名為約克夏飼主的男子。
同樣是無膽變有種,她們都有同樣的能力。其催眠之能力皆屬一流。令人不住稱道:有為者亦若是。
排在後頭等電腦用的我,正不禁地想問:天殺的,這頭雷克斯龍的個人新聞台怎麼這麼多擁護的FANS留言啊?
靠!這根本是詐欺!
對!詐欺!這絕對是詐欺!這個如果不算使人陷於錯誤而為交付,那,這法律中詐欺的定義就應該要改寫了!(至於交付什麼,咳,再研究!)
這新聞台中,舉凡用詞取名都充斥著五代十國之花間文學色彩,其內容如美人捧心,畫眉情趣等,足以令萬千少男女為之佇足,雖然格調比之奧黛莉赫本差了一點,但,勉強也算是個成功的形象文案了。更以結果來說 ,稱人氣站台當無愧矣。
雷克斯龍用完電腦時,發現我眼中的驚訝,忍不住,從唇齒之間竟露出了一股得意的微笑和龍息,哦,不,是優雅的氣息。(註二)
本來要上某法律討論區留言的我,便在擦拭鍵盤和滑鼠後,棄法律網而改上新聞台申請了小子平生第一個新聞台。
取名:約克夏飼主的傳聞證據。
(哎啊??鍵盤滑鼠上有些油漬,多少是要清理一下嘛!絕不是我有種族偏見。我一向是主張:人龍共存,人龍共存,共創文學新天地。)
懂一點刑事訴訟法的人,一聽這名字大概就懂這新聞台所述內容沒什麼可以相信的了。
本來是想順手寫篇關於網路詐欺和文學發展的短文的,但突然發現那頭雷克斯龍去而復返,又現身於排隊人群之中,所以,就沒去進行我的道勸說了。
這一停手,便是好幾個月。這新聞台空了好久才有第一篇文章。
傳聞證據才開始發展。
(待續)
940501 微之于北城
註一:2001.02.22明日報宣布結束,相關報導引述如下。
註二:龍息,隨龍種之不同,有些是火焰,有些是冰焰,有些則是毒氣。總之,就是魔龍嘴裡吐出的氣息,專門用來對付盜寶的人們。
============================
(原文網址)
http://forums.chinatimes.com.tw/special/t-times/main.htm
2001.02.23 中國時報
網路理想 何日完成?
![]() |
明日報宣布停刊,所有的記者都回到社方開會,部份記者心情其相當複雜。(季志翔攝) |
⊙陳豐偉 號稱台灣第一份「網路原生報」的「明日報」,日昨突然宣布停刊,人員資遣或調職。一年來三百位工作人員辛苦創造出來的「價值」,一夕之間成為傷感的回憶。至於一萬多位「個人新聞台」台長,現在也只能趕緊搶救文章。
明日報停刊,或許會讓人對網路媒體的前途感到迷惘。但我們可以看到:明日報擺脫紙張的束縛,確實創造出有別於平面媒體的風格。例如聚集一萬多位業餘寫手的「個人新聞台」和「逗陣電子報」,方便讀者蒐集資料的數位剪貼簿,以及迎合e時代口味,適合網路讀者閱讀的新聞內容。而去年底的調查也顯示,新聞網站中,初生之犢的明日報,在網路流量上僅次於「中時電子報」。
可惜,明日報主事者受到網路狂潮的影響,想複製瞬間建立規模、靠資持續經營、靠股票吸引人才的操作模式。明日報的規模的確建立起來了,但面對高昂的人事成本與不確定的前途,也只好在剛度過一周歲時忍痛結束。網路媒體的相繼停刊,正好讓我們反思:媒體工作者該如何面對網路?
事實證明:明日報這種由上而下、由核心幹部主導、靠資金吸引人才的「原生報」,在網路上並不容易生存。網路的特性是:沒有篇幅的限制、連結方便、容易整合不同的媒體資源。但明日報「原生報」的特質,反而限制她的發展。為什麼堅持請三百人來生產內容,而不是營造一中立、便利、富有理想的知識平台,經由編輯的引導,讓來自各方高品質的報導、評論、散文、小說聚集在明日報?太龐大的工作陣容,反而對網路的群眾力量造成排擠。…詳全文>>
- 昨日的報紙 明日的網路
===================================
經濟日報記者於念鋆/台北報導 |
2000/02/16 由PC home集團和新新聞雜誌共同成立,以國內首份網際網路原生報為訴求的明日報,昨 (15)日正式上線,爭取網際網路內容提供市場商機。 目前全球華人網際網路內容提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除聯合報系在去年推出聯合新聞網,朝成為全球最大華人網際網路內容提供者發展外,市場也不斷有新競爭者加入。 昨天上線的明日報,主要由PC Home、新新聞共同集資,準備以分為八個新聞中心、17個分版、每天提供1,000則新聞,並每天發送三次電子新聞信函。 在採取免費訂閱的經營策略下,未來網路廣告將成明日報主要收入來源,根據明日報的規劃,除原有的輪播式網路廣告外,也會提供分版廣告贊助方式,在創報首月的網路廣告業績約600萬元。 明日報董事長宏志指出,網際網路這項新媒介帶來新傳播方式,也會改變使用者的閱讀習慣、編輯者寫作和編輯方式,明日報是首份針對網際網路成立的專業新聞網站,也希望能讓許多新的作法,獲得實現的機會。 |